用户询问: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对方当事人未能履行应支付的赔偿款项,寻求解答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法律追责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害,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对方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受害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请求法院判决对方履行赔偿责任。同时,若对方具备执行能力却恶意逃避赔偿,可能构成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赔偿款项确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3年修正)相关规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需收集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如医疗单据、工资证明、伤残鉴定报告等,由法院依法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财产保全措施:为防止对方转移、隐匿财产导致未来判决难以执行,受害方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申请诉前或诉讼中财产保全,请求法院对对方名下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提供担保的,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未提供担保的,法院应在审查担保是否必要后7日内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四条)。
强制执行程序:若法院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履行,受害方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依法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对其财产采取拍卖、变卖、划拨、扣留、提取等措施,确保赔偿款项得以支付。同时,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的,法院可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用惩戒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条)。
法律援助与调解机制:对于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受害人,可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或辩护服务。此外,也可尝试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人民调解法》第七条),达成和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
总结:面对交通事故赔偿款不履行的情况,受害人应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申请财产保全,确保赔偿款项得以确定和执行。同时,利用法律援助资源,适时尝试调解途径,多管齐下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