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核心在于:当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被判定为全责后,如果不履行赔偿责任,应该如何处理以及有何种法律后果。答案概述如下:全责方有法律责任进行赔偿;若拒绝赔偿,受害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追偿,包括诉讼和强制执行等手段。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事故责任者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全责方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合同责任:全责方通常已购买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应在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如果赔偿金额超出保险额度,则全责方需根据与受害者的赔偿协议或法院判决,自行承担剩余赔偿责任。
法院诉讼:如全责方拒绝赔偿或者无法达成赔偿协议,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对方支付相应赔偿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于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受害人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在法院判决全责方赔偿后,如其仍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至二百五十三条之相关规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及划拨存款等方式进行强制执行。
法律制裁:如全责方恶意逃避赔偿并构成犯罪行为时,司法机关还可依据《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在交通事故中被判为全责的一方,负有法定赔偿义务。若其拒绝赔偿,受害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赔偿责任,并有可能面临法院强制执行甚至刑事制裁。因此,全责方应主动、及时地履行赔偿义务,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