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行为是否能够免于法律责任。简而言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交通事故逃逸不仅不会被豁免处罚,反而会面临更加严厉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构成犯罪,则依照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除了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制裁外,《侵权责任法》第三章第二节中明确规定了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而产生的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如果肇事者逃离现场,这将被视为加重情节之一,在计算最终赔偿金额时可能会考虑增加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因素。
保险理赔影响:对于车辆所有人而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有权拒绝支付商业三者险部分的赔偿。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提到逃逸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保险公司也会因为司机逃逸而拒绝赔付。
信用记录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明确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其中就包括了“交通运输领域”内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事故逃逸很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
行政管理措施:此外,《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对于逃逸行为,通常会被一次性扣除全部12分,这意味着驾驶员需要重新参加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恢复驾照使用权。
总之,交通事故后选择逃避不仅无法摆脱责任,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与损失。遵守交通规则、勇于承担责任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