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优先
根据《民法典》第1187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没有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由其近亲属、抚养人或者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作为监护人。”这也就是所谓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制度”。这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财产遗嘱优于法定继承
根据《民法典》第1193条的规定,“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可以明确指定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不包括法定继承人。”这意味着,如果被指定为遗嘱继承人的人并非被依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那么他将不会获得遗嘱中的遗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财产遗嘱优于法定继承”。
三、遗赠优先于继承
根据《民法典》第1194条的规定,“接受遗赠的继承人应当清偿债务和缴纳必要的税费。”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继承人想要继承遗产,那么他们必须先偿还债务和缴纳必要的税费,才能得到遗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遗赠优先于继承”。
四、遗产分割应尊重意愿和需要
根据《民法典》第1226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除法律规定另有约定外,应当共同所有。”这就意味着,在夫妻离婚或者婚姻关系结束后,他们的共同财产将按照协议或者法院判决的方式进行分割。
五、父母有抚养子女的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1263条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就意味着,父母有权决定是否要抚养子女,以及如何抚养子女。同时,子女也有权决定是否要赡养父母,以及如何赡养父母。
总结::以上五个方面的法律规定都是为了维护未成年人、老人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而在财产分割中,主要考虑的是被指定为遗嘱继承人的人和接受遗赠的继承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要,并确保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