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故意:首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指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后果,但仍然选择进行这种行为。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保险受益人知道自己有杀死被保人的可能性,但他仍然选择进行了这一行为,那么就可以认为他的主观故意。
二、不知情或无意识:其次,行为人必须对其行为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导致的损害结果。在本案例中,保险受益人在被保人死亡后,并没有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损害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他对此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
三、恶意和欺诈:另外,行为人还必须是出于恶意和欺诈的目的进行该行为。这是指,行为人有意识地编造谎言,欺骗保险公司或其他相关方。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保险受益人是为了骗取赔偿金或者其他目的而故意杀害被保人,那么就可以认为他是恶意和欺诈的行为人。
四、造成实际伤害:最后,行为人必须直接导致了被保人身亡的事实。这包括但不限于:直接使被保人受伤,或者因为被保人死亡而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等。这个条件要求行为人必须造成了被保人生存所必需的直接损害。
五、时效性:如果保险受益人在得知被保人死亡后的2年内才实施了他的犯罪行为,那么就超过了法定的时效期限。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保险受益人是在被保人去世后两年内才发现自己的犯罪行为并采取了行动,那么他可能就没有达到故意杀人的时间节点,所以不能认定其犯罪行为。
综上所述,如果保险受益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保人死亡,并且对这种风险具有明显的认知能力,同时又是因为恶意和欺诈的目的故意杀害被保人,并且直接导致了被保人身亡,那么他就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然而,具体的法律责任将取决于当地的法律规定以及受害者的诉求等因素。
总结:综上所述,如果保险受益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保人死亡,并且对这种风险具有明显的认知能力,同时又是因为恶意和欺诈的目的故意杀害被保人,并且直接导致了被保人身亡,那么他就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然而,具体的法律责任将取决于当地的法律规定以及受害者的诉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