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益权归属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39条的规定:“遗嘱人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也就是说,遗产的处理应由遗嘱人决定。如果立遗嘱人没有明确规定其子女或亲属作为遗产的接受人,则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来确定遗产的分配。
二、遗产范围和数额
我国《民法典》第1142条的规定:“遗产包括被继承人的全部个人合法财产。”此外,《继承法》第133条还规定了“遗产的范围”以及“遗产的计算方法”。因此,在进行遗产分割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法律规定。
三、遗产管理
我国《民法典》第1146条的规定:“遗嘱应当载明遗嘱人对于死亡后的财产分配事项的意愿。”遗嘱人可以通过设立遗嘱明确其对财产的管理方式。而子女或其他亲属也可以在父母死亡后获得相应的权利,例如继承父母的财产或者接受遗嘱中的遗产。
四、继承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我国《民法典》第1148条的规定:“对于遗产继承纠纷,协商不成的,可以根据情况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一种解决继承权纠纷的方式,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但如果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支付赔偿金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当一方继承遗产并遭受损失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总结::总的来说,法律依据主要集中在《民法典》中关于遗嘱、遗产范围、遗产管理、继承权纠纷的解决途径以及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上。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进行遗产分割,并妥善处理可能产生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