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中国的婚姻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离婚后应该由谁来享受或分割财产。但是,《民法典》第1192条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除夫妻书面约定外,对夫妻双方有平等的处分权。”这就是说,离婚时,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的归属享有平等的权利。
二、其次,对于房产等有特定用途的财产,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应当按照各自的实际贡献和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分配。如果一方在离婚前已经对该房产进行了投入,那么这部分财产应当属于该方;反之,如果没有投入,那么这部分财产就应当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三、再次,关于孩子的抚养问题,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父母有探望子女的义务。这意味着,即使夫妻双方协议将孩子交给某一方抚养,但如果另一方不能履行抚养责任,那么法院仍然有权判决孩子归另一方抚养。
四、第五,对于债务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之间的债务应当用于家庭生活或者共同经营,不应被随意分割。因此,即使夫妻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但一方未按协议还款,那么债权人仍有权要求其偿还。
五、综上所述,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达成了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的协议,那么这些协议通常会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达成协议,或者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那么法院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夫妻双方的判决。因此,离婚协议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有效的,离婚过程中的协商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来说,《民法典》规定,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的归属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房产等有特定用途的财产,应当按照各自的实际贡献和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分配。对于孩子的抚养问题,父母有探望子女的义务。对于债务的问题,夫妻之间的债务应当用于家庭生活或者共同经营,不应被随意分割。因此,虽然离婚协议是离婚的重要参考,但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法律风险、经济状况等,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