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约定
根据《民法典》第139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受益人。合同对受益人的分配有特别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的关于财产继承的协议中,父母通常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子女为他们的受益人。
二、法律规定
《继承法》第8条明确规定:“遗产应当按照法定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如果父母去世后,子女可以作为受益人领取遗产。
三、法律规定
《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共同所有。”因此,如果父母在生前立下遗嘱,将房产等财产留给子女,并声明其为受益人,那么子女就有权获得这部分财产。
四、法律规定
《继承法》第26条规定:“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可以明确指定遗嘱执行人。如果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那么由被继承人的近亲属中最亲近的人担任遗嘱执行人。”
五、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1条规定:“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作为遗嘱执行人接受遗嘱时,并非所有的财产都应通过遗嘱方式确定执行人。对于那些涉及公民的生死大事,例如保险受益人等问题,应当由公民自行决定,不一定要通过遗嘱的方式确定执行人。”
总结::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去世后,子女有权成为遗产的合法受益人。具体来说,如果父母在生前立下了遗嘱,明确指定了子女为他们的受益人,那么子女就有权获得这部分财产。如果没有立遗嘱,那么继承权则根据《婚姻法》和《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分配。此外,如果有其他家庭成员愿意参与遗嘱执行过程,并且愿意承担相应责任,那么他们也可能成为遗嘱执行人。但是,这需要具体的情况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