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知道在商业合同纠纷中,他们是否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合同的履行条件;其次,违约责任的认定;第三,解约通知的程序;第四,合同解除后的财产处理;最后,时效和举证责任。根据《民法典》第56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赔偿依据《合同法》第107条,违约方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解约通知需符合《民法典》第522条的规定,确保通知到达对方。解除后,财产归属根据《物权法》调整。时效问题,《民法典》第188条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总的来说,用户有权在满足法定条件下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但具体操作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