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在民法典中,“受益人”是指在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指定的人范围内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人。受益人的资格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二、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遗嘱,其继承人以外的人不能以其为遗嘱执行人。”这里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 《民法典》第二百零三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这里的“胎儿”是指出生尚未满一周岁的婴儿。
3.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后发生效力的遗嘱不得与前发生冲突。”这里的“后发生效力”的遗嘱是指经过公证的遗嘱。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果子女的父母在生前没有立遗嘱,且子女尚未达到法定年龄或已经达到法定年龄但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那么子女可以成为遗产的受益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基于法定继承的规则,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子女本人放弃继承权或者法定继承人中有意愿接受其财产的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总结: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果子女的父母在生前没有立遗嘱,且子女尚未达到法定年龄或已经达到法定年龄但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那么子女可以成为遗产的受益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基于法定继承的规则,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子女本人放弃继承权或者法定继承人中有意愿接受其财产的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