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知道何种行为被视为合同诈骗,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合同诈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欺诈意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非法占有其财物的行为可认定为合同诈骗。
法律原文:“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行为主体与对象:行为人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而诈骗的对象则需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
诈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伪造证明文件、假冒身份、虚构交易背景、恶意违约等。
财物损失:被害人因受骗而在合同中遭受财产上的实际损失,且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得以实现。
数额标准与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不同数额对应的量刑档次。例如,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即可认定为“数额巨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行为人采用欺诈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致使对方当事人蒙受财产损失的行为。该行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