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您想了解的是合同诈骗中常见的欺骗手段及其法律依据。
虚构主体身份:这是最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之一,行为人可能冒充他人或虚构不存在的公司、机构与受害人签订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提供虚假担保:在合同中承诺提供抵押物或其他形式的担保,但实际上这些担保是无效的或者是虚构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1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
夸大履约能力:行为人可能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或技术能力,以此来吸引对方签订合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也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使用伪造文件:如伪造银行存款证明、财务报表等,以显示自己具有较强的履约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拖延支付或交付:即使在收到货物或服务后,也故意拖延支付款项,或是在收到款项后不按约定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这不仅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也可能触及刑法中的诈骗罪。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涉及多种欺骗手段,不仅损害了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