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心的问题是,如果遭遇合同诈骗并被骗取了择校费用,他们应该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合同效力:首先,合同诈骗案件中的合同是否有效,需根据《合同法》(第44条)判断,合同内容如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可能无效。诈骗行为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但如果对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受害人有权请求撤销。
责任追究:诈骗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依据《刑法》(第266条)规定,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受害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择校费。
证据收集:证明诈骗事实的关键是证据,包括通信记录、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证据应当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援助:如经济困难,受害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行政救济:受害人还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请求查处违规行为。《教育法》(第79条)规定,对教育机构的违法行为,公民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举报。
总结来说,面对合同诈骗,受害者应积极收集证据,依法维权,同时通过法律援助或行政渠道寻求帮助,必要时可诉诸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