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满足主观恶意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原则。
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核心要素之一,即行为人在实施欺诈行为时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认定该罪名成立的关键点。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故意不告知真实情况来诱导受害者作出错误决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进一步明确了哪些情形可以被视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只有当上述欺骗行为发生于双方正在协商、签署或是执行合同期间,才可能构成合同诈骗。这一点在《刑法》第224条也有明确规定。
导致受害人遭受经济损失:受害方因信赖了虚假陈述而做出了不利于自己的财务决策,从而造成了实际损失。损失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如个人被骗取财物价值超过三千元人民币)则符合立案追诉条件,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数额较大:对于何为“数额较大”,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参照地方性法规及指导案例进行判断。一般而言,如果涉案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则属于“数额巨大”的范畴;若达到五十万元及以上,则被视为“数额特别巨大”。
总之,合同诈骗罪不仅要求存在具体的欺诈手段,还强调了对被害方造成实质性损害的结果。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综合考量以上五个方面,并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做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