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进行网络贷款时,如何辨别并防范合同诈骗的情况,以及一旦遭遇诈骗,应如何依法应对。
合同合法性审查:首先,合法的贷款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注: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取代了《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要求。警惕合同中存在模糊不清的条款、高额违约金或不合理要求,这些都是诈骗的常见标志。
放贷机构资质: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平台必须在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范围内运营。用户应验证放贷方的合法性和注册信息,避免与无照经营的机构交易,减少受骗风险。
诈骗行为识别:诈骗者常以预先支付手续费、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这违反了正规借贷流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明确指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构成诈骗。用户遇到此类要求时应高度警觉。
法律救济途径:遭遇诈骗后,应立即停止支付任何款项,并收集所有通信记录、合同文件等证据,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可依据《民法典》和《刑法》寻求法律救济。同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
预防措施:增强金融知识,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轻信“低息快速放款”的诱惑,保持警惕,特别是对于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提前支付费用的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用户有权要求透明的服务流程。
总结而言,防范网络贷款中的合同诈骗,关键在于审慎核实贷款方身份、仔细审查合同内容、拒绝提前支付任何费用,并在遭遇诈骗时迅速采取法律行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是每个借款人应采取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