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确实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从法律角度来看,一旦被认定为合同诈骗,则该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或可撤销。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如果合同是基于欺诈行为订立的,那么受害者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布合同无效。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实施合同诈骗不仅会导致合同效力问题,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赔偿责任:即使合同因欺诈而被撤销,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因此,受损方还可以向欺诈方索赔经济损失。
证据收集:证明存在合同诈骗需要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陈述的文字记录、电子邮件往来、录音录像等直接证据以及证人证言等间接证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时效限制:对于请求撤销因欺诈所订立之合同的权利行使期限,《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也就是说,一旦发现被骗,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不仅会使相关合同失去法律效力,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责任后果。受害者应及时搜集证据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