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是:合同诈骗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合同诈骗的主体: 合同诈骗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但是单位犯罪需要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二、合同诈骗的客体: 合同诈骗的客体是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合同诈骗行为侵犯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 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四、合同诈骗的客观方面: 合同诈骗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不存在的事实,如虚构自己的身份、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等;“隐瞒真相”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如隐瞒自己的债务状况、经营亏损等。 五、合同诈骗的法律责任: 合同诈骗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合同诈骗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会侵害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对于合同诈骗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