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似乎在询问关于合同诈骗中,如果诈骗行为人在实施诈骗后将款项返还给受害者,是否能够影响其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到刑事法律责任、量刑因素及民事赔偿等多个层面。
犯罪构成与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即使事后返还,也不改变犯罪构成的事实,即行为人已经实施了合同诈骗的行为,因此刑事责任仍然存在。例如,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量刑考虑因素:虽然返还赃款不能否定犯罪事实的存在,但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考量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对于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民事责任与刑事处罚的关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虽然民事赔偿可以减轻受害人的损失,但这并不直接决定刑事责任的免除或减轻。但是,积极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行为人的悔罪态度,这可能会影响法官的量刑判断。
社会危害性评估: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如果行为人能够在案发后积极退还赃款,这可能会被认为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指导作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参考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和结果,来确定具体案件的量刑。因此,即便是在返还赃款的情况下,具体的量刑还需要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综上所述,虽然合同诈骗后返还赃款不会免除刑事责任,但可以作为量刑时考虑的因素之一,有助于减轻刑罚。然而,最终的法律后果还需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