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心的是,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可能因帮助他人实施合同诈骗而构成犯罪。首先,这涉及到刑法中的"包庇罪"或"共犯"问题。其次,分析将基于五个方面:合同诈骗的具体行为、参与程度、是否有主观明知、是否提供实质帮助以及是否有逃避法律后果的行为。中国《刑法》第291条明确了共犯的法律责任,如"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用户只是轻信他人,无明确的明知,且未提供关键帮助,可能不构成犯罪。总的来说,法律会根据具体事实判断责任。最后总结,用户需了解自身行为的性质,如构成共犯,将按刑法规定承担相应责任;若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则可能免于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