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合同诈骗与违反合同这两种行为的基本定义、区别、法律后果、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特别是希望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获得深入且全面的解析,并要求引用最新的中国法律条文作为依据。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侵犯的不仅是财产权,还有市场交易秩序。
违反合同则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形,包括完全不履行、延迟履行、不适当履行等,属于民事违约行为,主要涉及《民法典》中的合同编规定。
合同诈骗的法律后果主要为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在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行为;(3)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财产权,又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4)必须是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实施。
违反合同的构成相对简单,只需证明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以及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或履行不当即可。
对于合同诈骗,受害者应首先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受害者也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遭遇违反合同时,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调解、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合同诈骗与违反合同虽都涉及合同,但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属刑事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后者为民事违约,主要承担民事责任。受害者或受损方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准确识别行为性质,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