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伪造合同进行合同诈骗的法律责任及后果,具体涉及刑事处罚、民事赔偿、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时,根据《民法典》第179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信用惩戒:依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于合同诈骗等违法行为,将被纳入个人或企业失信记录,影响其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信誉度。
- 追缴退赔:依据《刑法》第64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综上所述,伪造合同进行合同诈骗不仅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还可能遭受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长期的信用惩戒,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务必遵守法律法规,切勿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