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简述:用户询问在涉及合同诈骗罪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法律规定可行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尽管合同诈骗通常属于较重罪行,但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理论上仍存在取保候审的可能性。
犯罪情节轻重:对于合同诈骗罪,如果犯罪数额较小,且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或者积极退赃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司法实践中也可能考虑给予取保候审。
悔罪态度与社会危险性评估:法院和检察院在决定是否准予取保候审时,会考量嫌疑人是否有真诚悔罪的态度,以及其继续留在社会上是否具有较大的再犯风险或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保证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提供保证金或者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两种形式,若嫌疑人能够提供足够的保证金或者找到符合条件的保证人,也可能增加取保候审的成功率。
案件侦查阶段: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认为不需要拘留但又需要对其实行强制措施的,也可以采取取保候审。不过,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考虑到合同诈骗的社会危害性和案件具体情况,取保候审的难度相对较大。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罪能否取保候审,取决于具体案情,包括但不限于犯罪情节、嫌疑人的悔罪表现和社会危险性等因素,并需满足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相关条件。实际操作中,应由司法机关综合全案情况依法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