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焦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赔偿时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虽然已经过去三年,但如果在此期间用户或其近亲属未曾提出过申请,可能已超过法定的一年期限,但具体情况还需查看当地的相关法规及司法解释。
2:赔偿标准工伤赔偿的标准通常由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构成。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标准需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至三十七条规定,以及当地的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3:举证责任用户需要提供工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的证据,如医院的治疗记录、事故现场的照片或视频、目击者的证词等。如果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可能还需要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
4:法律程序首先,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然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申请工伤待遇。具体步骤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接着由社保局调查核实后作出决定;如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完成工伤认定后,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拿到鉴定结论后,向社保局或单位申请工伤待遇。
5:追诉雇主的责任如果单位未履行工伤保险责任,用户仍有可能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尽管过了三年,但由于损害后果可能持续至今,可能存在“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继续发生”的情况,这可能使得时效中断或中止。具体适用哪一种情况,需要结合个案事实和法律规定判断。
总结::对于三年前的工伤事故,用户首先要确认是否超过了工伤认定的一年时效。其次,了解并准备相关证据,明确赔偿项目和标准。然后,按照规定的法律程序申请工伤认定、鉴定和待遇。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还能追究雇主的民事赔偿责任。建议用户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