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在遇到车辆抵押贷款中“砍头息”(即贷款机构预先扣除利息,借款人实际到手金额少于合同约定贷款额)的情况时,应如何合法维权,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其权益的保护措施。
“砍头息”的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意味着“砍头息”行为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是不被允许的,借款人有权要求按照实际收到的款项计算本金和利息。
合同效力问题:涉及“砍头息”的借贷合同可能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被视为部分或全部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借款人可以主张合同中关于“砍头息”的条款无效,要求调整还款计划。
退款与赔偿请求权:借款人有权要求贷款方退还多收的利息,并可能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要求赔偿因“砍头息”导致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额外利息支出、信用影响等。
监管举报与救济途径:面对“砍头息”问题,借款人可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如银保监会投诉举报,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信贷管理严禁违规放贷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请求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并予以纠正,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诉讼途径: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无法解决,借款人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合同中违法条款无效,判决贷款方返还多收利息及可能的损害赔偿。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利率设定了上限,超出部分同样不予支持,为借款人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依据。
遭遇车辆抵押贷款中的“砍头息”,借款人应明确其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保护,有权要求按实际借款额计息,并可寻求法律途径包括合同效力质疑、退款赔偿、监管举报及民事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重要的是,借款人应积极收集证据,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