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在购房过程中,应先办理按揭还是抵押,以及两者之间的法律区别和程序顺序。以下将从法律角度详细解析:
定义与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而按揭则是一种特殊的抵押形式,通常指购房者向银行贷款购买房屋,并以所购的房屋作为贷款的担保。因此,按揭实际上是抵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办理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开发商需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预售商品房。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通常会同时与银行签订按揭贷款合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购房者通常是先签订购房合同,再由银行办理按揭手续,即先“签合同”后“办按揭”。
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意味着,即使签订了按揭合同,如果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并不成立。因此,购房者在签订按揭合同后,应及时办理抵押登记,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风险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但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因此,银行在办理按揭贷款时,会对购房者的资信、所购房屋的产权等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贷款安全。
综上所述,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先签订购房合同,再办理按揭手续,并及时完成抵押登记,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建议购房者在购房前咨询专业律师,详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