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面临公司以个人资产作为抵押来支付工资的情况,希望了解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有何风险,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以下为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的详细法律分析:
合法性审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工资应由用人单位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而非通过员工个人资产抵押方式折抵。《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禁止抵押下列财产:(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员工个人资产用于抵押,可能涉及上述禁止性条款,其合法性存疑。
合同效力:即使签订了资产抵押支付工资的协议,该协议也可能因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而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据此,以资产抵押替代工资支付的约定,因其违法《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风险评估:员工接受资产抵押支付工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①资产价值波动风险,可能导致实际所得低于应得工资;②资产处置困难或价值贬损,影响工资兑现;③若协议被认定无效,可能陷入追讨工资的漫长诉讼;④可能引发税务问题,如被认定为变相发放薪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权益保护:面对此种情况,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权益:①拒绝签署以资产抵押支付工资的协议,坚持要求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②已签署的,可主张协议无效,要求返还资产并补发工资;③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行政介入;④必要时,依法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法律救济途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及第五条,员工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的争议,有权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综上所述,以个人资产抵押替代工资支付的做法既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存在诸多风险。员工应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拒绝此类不合理安排,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