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咨询的是关于经济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羁押问题,具体想了解在何种情况下会被羁押,羁押的期限是多久,羁押条件、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救济途径。
羁押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经济犯罪因其涉及金额较大,往往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危害性,可能会被羁押。
羁押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羁押程序: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时,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并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同时,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
法律救济:如认为羁押不当,可以通过申诉或控告的方式寻求救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若满足一定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需羁押。
总结来说,经济犯罪案件嫌疑人是否羁押,主要取决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是否有逃避侦查、审判的可能性。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嫌疑人享有法律救济的权利,包括申请取保候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