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涉及在看守所羁押三年未被判决的情况,想要了解这种情况下是否合法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从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
合法性问题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因此,羁押三年未判明显超出了法定期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因此,即使考虑特殊情况,三年的羁押时间也远远超过法定期限。
-
权利保障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期间享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如果羁押超过法定期限,当事人及其家属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法处理。
-
赔偿问题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17条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三)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四)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因此,如果羁押超期且最终被判无罪,当事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
-
法律救济途径
- 当事人及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超期羁押行为违法并请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 另外,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检察机关监督纠正违法行为。
-
预防措施
- 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当事人及其家属在羁押期间积极与律师沟通,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同时,可以定期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及时提出合理的诉求。
- 从制度层面,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羁押期限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在看守所羁押三年未判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家属有权通过多种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