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在取保候审一年后,嫌疑人或被告是否会被羁押,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羁押。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被羁押。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允许嫌疑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在交纳保证金或者提供保证人后,可以在外等待审判,但并不代表完全的自由,特别是在以下五个方面需要考虑:
案件严重性:如果犯罪行为严重,法院可能在审判期间决定羁押,即使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审。
证据收集阶段:在侦查阶段,如果新的证据表明嫌疑人有更大的犯罪嫌疑,羁押的可能性会增加。
逃避审判:如果法院认为嫌疑人可能会逃避审判或者干扰证人,羁押可能会被实施。
社会危害性:如果嫌疑人可能对社区构成威胁,羁押也可能被考虑。
再犯风险:如果法院认为嫌疑人有可能再次犯罪,羁押可以防止潜在的新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是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五)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总结来说,取保候审并不保证一年后会被羁押,具体是否羁押将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程序的进展。因此,即使在取保候审一年后,也有可能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转为羁押。这完全依据案件的复杂性和相关法律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