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旨在了解“DAT”这一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含义及其在法律框架下的应用。简而言之,“DAT”(Delivered At Terminal)是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一种交货条件,意味着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的终端,并承担所有成本和风险直至货物卸下运输工具为止。
定义与责任划分:“DAT”要求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终端的所有费用和风险,直至货物被卸载。根据《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一旦货物在指定目的地的终端卸下,风险即转移给买方。
适用范围: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DAT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这意味着无论是海上、陆地还是空中运输,或是它们的组合,DAT术语都可适用。
合同义务:在DAT条件下,卖方必须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货物,并承担将货物安全送达指定终端的责任。同时,卖方需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而买方则负责进口清关及后续的内陆运输。
成本与费用:卖方需支付所有运输费用直至货物到达指定终端并完成卸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九条,买卖双方应明确约定由哪一方承担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保险费、运费和关税等。
风险转移:风险自货物在指定目的地终端卸下时起,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这与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等其他贸易术语中的风险转移点有所不同,后者通常在货物越过船舷或装上运输工具时即发生风险转移。
综上所述,“DAT”贸易术语明确规定了卖方需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终端并卸载的所有费用和风险,风险自货物卸下时转移给买方。在实际操作中,买卖双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