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如何进行境外融资的合法合规操作,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流程、风险防控、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践要点。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规定了境内机构对外借款、担保等跨境融资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外汇登记要求。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6号):明确了融资租赁企业开展境外融资业务的条件、程序及风险管理要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9号)及其配套操作指引:规定了外债登记、账户开立、资金使用、还本付息等具体管理规定。
二、主要流程
融资租赁公司境外融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融资租赁公司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取得外债登记证明。
根据外债合同约定,在境内银行开立外债专用账户,用于接收境外融资款项。
境外资金入境后,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如购买租赁物、偿还境内债务等。
按照外债合同约定和外汇管理规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三、风险防控
合同风险:确保融资合同、租赁合同等法律文件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防范法律纠纷。
汇率风险:通过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偿债能力风险:定期评估自身财务状况,确保具备按时偿还外债的能力;同时,合理设计租赁结构,分散和转移风险。
四、税收政策
根据《关于融资租赁业务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3号)等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境外融资涉及的主要税收包括:
境外融资利息支出:可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跨境支付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需依法缴纳增值税,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五、外汇管理
外债额度管理:融资租赁公司需遵守国家对外债规模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得超限额举借外债。
资金结汇与使用:境外融资资金应按照“谁借款、谁使用”的原则,在批准的范围内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进行资本项下结汇。
总结: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境外融资时,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外债签约登记、资金接收与使用,并有效防控合同、汇率、偿债能力等风险。同时,关注并适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遵守外汇管理规定,确保整个融资过程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