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贷款骗局通常涉及虚假承诺高额回报、快速放贷等手段吸引受害者,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实施诈骗,如要求预先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针对此类问题,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涉及合同欺诈、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多个层面,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禁止与严厉惩处的规定。
- 合同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6条,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构成犯罪。
- 电信网络诈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作出规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具体条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 涉外经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跨国犯罪行为,我国司法机关有权管辖并追究刑事责任。
- 民事赔偿责任:除了刑事责任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规定了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受损害方有权请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救济措施。
综上所述,面对跨境金融贷款骗局,不仅应警惕其违法性,更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便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若遭遇此类情况,建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