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跨境电商贸易贷款相关骗局的法律属性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防范和应对,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欺诈:首先,部分跨境电商贸易贷款骗局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若存在虚构贸易背景、夸大收益等欺诈行为诱骗贷款,受害人可据此寻求司法救济。
非法集资犯罪:某些跨境电商平台可能以投资为名,实则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明确规定,如未经批准擅自公开募集资金并承诺回报,受害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侵犯消费者权益:贷款过程中如有隐瞒重要信息、捆绑销售等行为,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对此进行了保护,消费者可通过消协投诉或诉诸法院要求赔偿。
电子证据保全:涉及电商平台交易,证据多为电子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合法地位,受害者应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
跨境法律适用与追责:对于涉及跨境的电商贸易贷款纠纷,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借款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即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合同缔结地法律,未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因此,在跨国诉讼中确定适用法律并有效追责是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面对跨境电商贸易贷款骗局,用户应增强风险意识,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及时留存相关证据,并在遭遇欺诈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损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跨境电商领域的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