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家庭生活中,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生活实践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涉及到财产分割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哪些人有权成为财产的受益人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定继承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会按照法定顺序来继承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
其次,遗嘱继承人在有遗嘱的情况下,可以将遗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留给特定的人。例如,遗嘱人可以指定自己的妻子作为唯一合法的遗产继承人。
再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也可以成为财产的受益人。但是,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单独行使权利,只能由其监护人代理他们行使权利。
第四,如果被继承人生前与某个第三方订立了合同,且该合同对遗产的分配进行了约定,那么这个第三方也可以成为遗产的受益人。
最后,遗嘱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完毕后,还可以重新选择新的继承人。这就是所谓的遗嘱再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原遗嘱才无效。
综上所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有遗嘱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行使权利;如果被继承人生前与某个第三方订立了合同,并对该合同进行了约定,则该第三方也可以成为遗产的受益人;遗嘱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完毕后,还可以重新选择新的继承人。
总结:综上所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有遗嘱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行使权利;如果被继承人生前与某个第三方订立了合同,并对该合同进行了约定,则该第三方也可以成为遗产的受益人;遗嘱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完毕后,还可以重新选择新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