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法基础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法定继承人”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遗产继承责任的公民。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顺序进行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丧失继承权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因此,法定继承人可以包括被继承人的子女、孙子女、外甥女等。
二、继承方式
1. 法定继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接受遗嘱。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则其法定继承人应按照遗嘱的内容履行继承义务;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没有立遗嘱,则法定继承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继承手续。
2. 在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中,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同时提出继承要求,并且各继承人都同意接收对方的财产,则各继承人可以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但是,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不能超过法定继承份额,否则需要重新分配。
三、继承问题
1. 如果在法定继承中存在多个继承人,他们如何确定各自应获得的继承份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由他们在生前作出的财产分割决定的。因此,法定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份额由他们在生前作出的财产分割决定,而非在继承过程中协商确定。
2. 如果在法定继承中存在多个继承人,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争执或纠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法定继承人之间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如果没有书面协议,那么这些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将被视为平等的继承人,各有同等的继承份额。
四、继承诉讼
1. 如果法定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发生争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判决谁应该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
2. 如果法定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受到伤害,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可以通过申请赔偿金、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方式,保护自己在继承过程中的权利不受侵害。
五、结论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法定继承人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定继承中,他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外,由于法定继承具有强制性,所以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必须接受继承人的分割决定,不得违反法律程序。
总结: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法定继承人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定继承中,他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外,由于法定继承具有强制性,所以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必须接受继承人的分割决定,不得违反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