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的是在诉讼离婚过程中,夫妻共同财产应如何进行合理分割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操作方式。
根据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主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
- 平等分割原则:《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对于共同所有的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这一规定确立了在离婚时处理共同财产时,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
- 考虑贡献大小:尽管原则上采取均等分割的方式,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夫妻双方对家庭的贡献程度(包括经济贡献与家务劳动),以及子女抚养等因素,《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二款指出:“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
-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当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和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明确表示:“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要求法院在财产分配上充分考虑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
- 尊重当事人意愿: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法院通常会尊重其意愿。《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 债务清偿优先:当存在共同债务时,需先予以清偿后再行分割剩余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提到:“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时既强调公平公正,又兼顾了个别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保护措施。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更为准确具体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