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夫妻间因财产分割存在分歧能否申请离婚?
用户期待答案:在财产分割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夫妻是否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以及如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财产争议。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详细分析:
离婚自由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我国婚姻法保障离婚自由,夫妻双方对财产分割存在分歧并不影响其行使离婚权利。因此,即使财产分割存在歧义,只要符合法定离婚条件,夫妻仍可依法申请离婚。
财产争议与离婚程序分离:《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指出:“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意味着,财产分割争议与离婚诉讼可分别进行,不解决财产纠纷不影响离婚程序的推进。
离婚诉讼中的财产申报与调查: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如实申报共同财产状况。法院可根据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调查。即便财产分割存在争议,法院仍可基于查明的事实进行初步分割或暂时性处置,确保离婚程序不受影响。
财产争议的解决途径:对于财产分割的歧义,夫妻双方可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内财产协议】明确支持夫妻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婚内财产分配。协商不成时,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和受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裁判。
离婚后财产纠纷的处理:如离婚后发现尚有未分割的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离婚后财产纠纷】,当事人有权请求再次分割。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八十三条明确了离婚后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自发现该财产之日起三年。这为解决离婚后因财产分割歧义引发的后续争议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结:夫妻间因财产分割存在分歧完全不影响其依照法律规定申请离婚。离婚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财产争议与离婚程序可分别进行。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可先行处理已查明的财产,剩余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离婚后亦可就未分割财产提起诉讼。因此,无论财产分割存在何种歧义,夫妻均有权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同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财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