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者无遗嘱
1. 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土地使用权、股票、债券、商标权、专利权、租赁财产;(2)公民储蓄和投资所得的收益,包括利息、红利、租金收入、继承或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3)公民因劳动而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4)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里的“公民”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
2. 理解要点:死者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财产如何分配,因此不需要特别指定继承人。
二、死者生前立有遗嘱
1. 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也可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因此,死者如果在生前立有遗嘱,其遗嘱将直接支配死者的财产,并由遗嘱指定的继承人行使遗嘱中的权力。
2. 理解要点:死者有权将自己的财产分配给亲朋好友,这既体现了遗嘱的意义,也符合法律规定。
三、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
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无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按照法定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理解要点:如果没有遗嘱,那么按照法定顺序进行继承。这里的法定顺序是根据死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的,例如,同为女儿的两个姐姐因为生活困难要求分家,法院会按照女性优先的原则作出判决。
四、死后被他人起诉
1. 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1)起诉不具备事实和理由的;(2)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3)起诉方式不适当或者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2. 理解要点:如果死者去世后被他人起诉,法院会根据起诉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判定。
五、受益人的选择和设定
1. 法律依据:我国《继承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嘱,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按照法定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理解要点:如果死者没有留下遗嘱,那么按照法定顺序进行继承。这可能需要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达成一致,然后通过法院判决确认。在这过程中,受益人的选择和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受益人应该是死者的近亲属或者他们认为最能照顾死者的。
总结::综上所述,如果死者在生前没有留下遗嘱,或者死者的生前没有立有遗嘱,那么其遗产应该按照法定顺序由死者的近亲属或者其他能够照顾到死者的继承人来分割。而如果死者在生前留有遗嘱,那么遗嘱的具体执行就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无法确定死者的继承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法院进行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