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监护人在被监护人需要独立生活的时候,可以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有特殊困难需要随时照护被监护人的,可以事先取得被监护人的同意。”因此,为了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可以指定一名或者多名有能力并愿意帮助照顾老人的人为受益人。
2. 确保财产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依照法律规定不能继承又无人继承的遗产,由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继承。”所以,老人去世后,如果没有指定遗嘱,那么他们的遗产将按照法定顺序由直系亲属或者社会公益事业组织进行继承。
3. 避免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预防和制止侵害被监护人的行为;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人民法院请求处理。”这样,当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获得帮助,避免因监护权问题引发的纷争。
4. 减轻经济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赠人有瑕疵的,赠与无效。”所以,为了避免老人成为赠与人有瑕疵的被赠者,他们可以在签订赠与协议时明确规定对方的条件,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健康证明等。
5. 约束自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第七章第二节的规定:“自愿放弃继承权的,无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办理。”所以,如果老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继承权,那么他可以选择不指定受益人,而是直接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办理。但是,这也意味着他无法享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
总结: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老年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指定受益人、确保财产传承、避免纠纷、减轻经济压力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等。这些规定既保护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也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