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权益归属不确定性
1:家庭关系变动未及时更新如离婚、再婚、新增子女等,法定受益人的实际构成可能与投保时不同,易引发保险金归属争议。
2:继承意愿难以体现被保险人可能希望特定亲属或非法定继承人(如伴侣、好友)优先受益,但“法定”设置无法实现其个性化意愿。
3:继承人间利益冲突《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允许继承人协商确定各自继承份额,但协商不成时,需通过诉讼解决。保险金作为遗产的一部分,可能引发法定继承人间的争夺,增加法律纠纷。
4:债权人主张权利《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若被保险人生前负有债务,保险金作为遗产分配后,可能被债权人追偿,影响预期受益人利益。
5:证明材料繁琐保险公司需核实所有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关系及生存状况,申请理赔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户口本、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过程繁琐且耗时。
6:继承公证要求部分保险公司为避免纠纷,可能要求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权公证,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导致理赔周期延长。
总结::指定保险受益人相较于选择“法定”,更能明确保险金归属,避免家庭关系变动、继承意愿不符、纠纷风险、理赔流程复杂、潜在税收负担及隐私泄露等问题。建议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结合自身情况及意愿,明确指定受益人,以确保保险保障功能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