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在中国的民事诉讼中,涉及外国因素(如当事人、财产、事实等)的案件应由哪个法院管辖的规定。这是一个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问题。
基本管辖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一般遵循“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的原则。如果被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中国有可供扣押的财产,也可以由该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专属管辖:对于特定类型的涉外案件,如不动产争议,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此外,港口作业纠纷、继承纠纷等也有专属管辖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协议管辖:涉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涉外案件的管辖规则,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至第十一条,对涉外合同、侵权纠纷、海事海商案件等的管辖进行了详细规定。
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除了上述的一般和特殊管辖原则,涉外案件还应考虑级别管辖,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通常,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审理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总结来说,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在中国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结合案件性质、当事人住所地、财产所在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同时考虑级别和专属管辖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在一定范围内选择管辖法院,但需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