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涉外合同纠纷在中国进行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涉外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5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如果没有选择,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如果合同履行地在中国,通常适用中国法律。
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于涉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一般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证据规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17条,涉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应当符合国际条约和中国法律的规定。涉外合同纠纷中,当事人提供的外文证据应当附有中文译本,并经公证认证。
执行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80条,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综上所述,涉外合同纠纷在中国进行诉讼时,需要考虑管辖权、法律适用、诉讼时效、证据规则以及执行等问题。当事人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程序合法并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