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涉外诉讼程序”的含义,并希望得到对该概念的两句话概述以及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要求援引最新的完整中国法律依据,并以两句话总结。
概述: 涉外诉讼程序是指当民事诉讼案件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诉讼标的物、法律事实等具有涉外因素时,我国法院遵循特定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全过程。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详细分析:
管辖权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3年修正)第二百六十五条,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通常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财产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行使。若涉及专属管辖或协议管辖,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送达方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至二百八十一条规定了涉外诉讼中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外交途径送达、公告送达等。法院应根据国际条约、互惠原则及具体情况选择适用。
期间、期日的计算与顺延:《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涉外诉讼中的期间、期日自当事人收到有关诉讼文书、通知之日或者诉讼行为完成之日起算。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顺延。
语言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6年修正)第五百三十六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要求提供中文译本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对于英文或其他外国文字制作的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法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2027年修正)规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等,优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未作选择时,依据该法确定的连结因素确定适用的法律。
总结: 涉外诉讼程序是我国法院在处理具有涉外因素民事案件时,遵循特定法律规定进行管辖权确定、送达、期间计算、语言使用及法律适用等一系列司法活动的过程,旨在确保公正审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尊重国际司法合作与协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