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想了解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申请或更换驾驶证。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但不进行羁押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其日常生活的其他权利并没有被剥夺。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依然可以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办理驾驶证等事务。然而,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二)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四)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五)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十年的;(六)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如符合上述条件,仍无法取得或更换驾驶证。另外,如果当事人因涉嫌交通违法行为被取保候审,则可能会受到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如罚款、暂扣驾驶证等。若当事人存在交通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影响驾驶证的取得或更换。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以免影响驾驶证的取得或更换。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需办理驾驶证业务,建议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咨询具体政策和流程。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符合法定条件,可以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办理驾驶证等事务。但是,当事人如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吸毒史、肇事逃逸、酒驾等情形,则无法取得或更换驾驶证。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以免影响驾驶证的取得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