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32条的规定,遗产继承顺序为: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但是,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因此,如果老人去世后,并未立遗嘱或者没有指定有效的受益人,那么其家属和儿女在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的同时,也可以相互代位行使遗产继承的权利。
二、遗嘱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33条也规定,遗嘱继承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定顺序进行遗产分配。这里的法定顺序包括: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就是说,如果老人不幸离世并并未留下遗嘱,那么家属和儿女将共同分担遗产的责任。
三、赠与受益人
对于赠与行为,我国《继承法》规定,赠与合同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赠与人的负担方式是无偿或有偿,受赠人的承受方式通常是接收全部赠与物,接受或不接受赠与物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因此,赠与人在通过赠与行为给他人财产后,可以请求对方出具放弃或者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确认自己作为受益人。
四、遗嘱替代性继承
虽然我国《继承法》规定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形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遗嘱替代性继承。这种情况下,遗嘱可以被用来取代其他合法的继承方式,让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亲自照顾自己的子女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
五、公益捐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明确规定,公民或者组织可以通过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捐赠款物的方式,帮助特定的人或者组织实现其社会责任。这种捐赠行为不受遗产分配的影响,可以在满足公益需求的前提下,由受赠人享受相应的权益。
总结:,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遗产分配方式,无论是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或是赠与受益人,都应该尊重老人的意愿和遗产的实际情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所有继承人都有权参与遗产分配,共同承担遗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