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在民法中,唯一受益人是指依法应当继承的遗产中,由被继承人的父母或子女等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直接承受其遗产的人。这是指如果被继承人在遗产处理过程中没有遗嘱或遗赠,并且遗产属于个人所有,则应由唯一的受益人承担遗产责任。
二、法律依据原文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在法定继承中,无遗嘱的,按照顺序进行继承,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对于配偶,即配偶有生前与死后继承权的问题;子女,即子女在受领婚约时已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父母,即父母作为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即兄弟姐妹在继承关系上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遗嘱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并亲自执行了遗嘱,则其遗产应按遗嘱进行分配。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人只有在其配偶、子女或者父母等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直接承受其遗产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唯一受益人。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法定继承是主要的继承方式,而遗嘱继承则属于辅助的方式。如果没有遗嘱或其他有效形式的继承手续,那么遗产只能由法定继承人通过法定程序共同承受。因此,被继承人必须有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他有效的继承手续,才能成为唯一受益人。
总结:综上所述,一个人只有在其配偶、子女或者父母等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直接承受其遗产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唯一受益人。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法定继承是主要的继承方式,而遗嘱继承则属于辅助的方式。如果没有遗嘱或其他有效形式的继承手续,那么遗产只能由法定继承人通过法定程序共同承受。因此,被继承人必须有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他有效的继承手续,才能成为唯一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