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名的构成需要满足主体要件、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这三个基本要素。
- 主体要件: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只要实施了合同诈骗的行为,均可以构成本罪。
- 客观要件:主要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实施了欺诈行为。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种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 主观要件: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通过上述欺诈手段获取对方财物时,其内心具有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的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 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构成合同诈骗罪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 后果严重性:除了数额要求外,还可能需要考虑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如导致对方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等。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还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并且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打击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
总之,合同诈骗罪的成立需同时满足主体资格合法、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情形、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