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所涉及的“市场秩序”,主要是指通过非法手段破坏公平交易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损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具体分析如下:
- 行为方式: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侵害客体: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又包括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及市场秩序。《刑法》第224条明确规定了该罪名。
- 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6〕16号)指出,对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 客观方面:实施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且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或情节严重程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规定了具体数额标准。
- 法律后果:根据诈骗金额大小,可判处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刑法》第224条还规定了量刑幅度。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更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秩序,必须依法予以严惩。打击此类犯罪,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