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在满足法定条件时,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具体是否立案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后,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
- 证据材料是否充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因此,即便存在合同诈骗行为,但若缺乏足够证据支持,也可能导致无法立案。
- 涉案金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同地区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判断。
- 行为是否符合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该条规定时,才能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 是否超过追诉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立案与否取决于上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若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提供详尽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