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您希望了解这一罪名的具体构成要件及法律依据。
主观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必须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意味着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其内心的真实意图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而非正常交易或合作。例如,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仍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客观方面:《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付财物。
犯罪对象:合同诈骗罪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这里的财物不仅限于金钱,还包括可以量化为货币价值的物品或其他权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6〕12号),只要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构成犯罪。
数额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即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起点。
法律后果:《刑法》第224条还规定了对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措施,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特定的欺骗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等条件。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机构调查处理。